新京报讯(王唐记者)10月20日,在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中华医学会疼痛医师分会专业支持、中华健康促进基金会赞助下,“中国无痛”疼痛管理科学普及大会在北京召开,启动2025年中国止痛周系列主题“中国无痛”的传播。中国健康促进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传播促进专项基金会会长孔令智表示,广大公众对于如何应对疼痛仍存在很多误区,特别是对如何识别、评估和应对疼痛缺乏了解,导致病情延误。为帮助公众科学认识和应对共性痛点,医护专项基金中华健康促进基金会传播促进会、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疼痛科专家组等单位联合出版《常见疼痛识别与治疗指南(2025)》,帮助公众识别和治疗常见疼痛,如退行性疾病疼痛、运动损伤疼痛、肌肉劳损疼痛、头痛、面部疼痛等。 痛经,并就常用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外用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使用提供建议。配合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公布的2025世界年主题“关注低收入地区疼痛管理的研究和教育”和媒体,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黄碧华教授呼吁加强宣传普及疼痛防治知识,加强基础科学传播能力,提高疼痛、合理用药和科学研究的认识和能力。公众回应。自我管理。加强基层疼痛诊疗服务能力,需要通过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规范化的慢性疼痛管理中心。提高疼痛管理的可及性:在社区和周边医疗机构(例如连锁药房)建立慢性疼痛管理服务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张大英教授表示,颈痛、肩痛、腰痛、关节痛等因衰老、紧张、姿势不良等引起,大多属于退行性疼痛,是最常见的疼痛问题之一。如果出现上述疼痛,要及时识别并积极应对防止短期疼痛变成慢性疼痛。马苏。您可以针对疼痛部位进行锻炼,拉伸和放松肌肉。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良好的姿势、经常活动、伸展运动等。在药物治疗方面,首选外用药物,特别是对于轻度至中度疼痛。如果局部药物不够有效,或者患者出现影响睡眠的中度至重度疼痛,请考虑服用抗炎药物。口腔炎症。口服抗炎药物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或推荐剂量服用。尽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避免过量或重复使用类似药物。老年患者和胃肠道疾病患者应慎用口服抗炎药物。此外,张大鹰对于如何应对常见的pai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如运动损伤疼痛、肌肉拉伤疼痛、头痛面部疼痛、牙痛、偏头痛和痛经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主任李水清教授表示,炎性疼痛是由炎症引起的。症状反应引起的疼痛主要是由于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导致身体释放“炎症物质”(如前列腺素和缓激肽)刺激神经末梢。日常生活中,运动损伤、工伤事故、肌腱炎、滑囊炎、骨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都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控制炎症是控制炎性疼痛的关键。对于确认由炎症引起的轻度至中度疼痛,请选择具有抗炎和止痛特性的药物。张大英建议,疼痛患者可以使用数值定量评分(NRS)等定量工具来更准确地描述疼痛情况。他们疼痛的严重程度。对疼痛的正确评估和描述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决策并科学地管理疼痛。当您的医生询问您有关疼痛的情况时,他或她会使用 0 到 10 的 NRS 评分来描述您的疼痛强度(例如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严重程度或轻度疼痛(即中度或剧烈疼痛))。同时,它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例如疼痛的性质(刺痛、酸痛、烧灼感等)、持续时间以及疼痛是否随着某些活动、姿势和药物而改变,这对医生来说是一个科学的帮助。对于疼痛管理非常重要。校对刘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