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丸美生物科技旗下热门功能性护肤品牌Chunji正在退出主要在线销售渠道。 10月27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春吉不再卖了”、“买不到春吉产品了”,也有人疑惑“这个品牌还在营业吗?”与此同时,记者发现,春记在多个网络平台经营的店铺均已关闭,无法查询。年销售额超过1亿日元的Chunji旗舰店计划自行结束运营。公开资料显示,春吉品牌由丸美于2007年推出,一度被认为是“与丸美步调一致的双星品牌”。我们以“天然成分滋养肌肤”为理念,致力于为消费者打造天然护肤品解决方案。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查阅,从2009至2016年,纯吉先后聘请李宇春、胡歌、古力娜扎、周冬雨等明星作为形象代言人,提升品牌美誉度,产生市场影响力。 2021年,纯吉将品牌理念更新为“科学研究适合敏感肌肤的食物提取物”,旨在进军敏感肌肤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春吉的上市是丸美生物构建多品牌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在2019年披露的IPO招股说明书(A股)中表示,发挥研发优势、生产优势和分销网络优势,采用丸美品牌差异化市场定位,打造大众护肤品牌“春吉”和彩妆品牌“恋花”,形成了中高端产品、大众护肤品、彩妆相结合的多层次品牌结构。当时,丸美生物科技实施多品牌发展战略,以满足针对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彩妆和护肤需求,“通过多品牌、多品类的发展策略,在保证未来五年丸美和春芳两大护肤产品系列、莲华化妆品营业利润和净利润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打造多元化、被广泛人群接受的多品牌发展体系。”同时,招股说明书中详细列出了各个电商平台上春记品牌门店的直达链接,包括楚楚街、蘑菇街等。截至发稿,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搜索发现,这些门店都找不到、也无法访问。其中,“春吉总店”贴出停业通知,并已安排自行停业。图/丸美生物IPO招股说明书(A股)截图。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纯吉品牌实现营收1分别为7000万元、1.76亿元、1.43亿元,分别占丸美生物主营业务收入的14.11%、13.03%、9.06%,呈逐年下降趋势。  丸美生物自2019年上市以来,并未在年报中单独披露春吉的营收数据。其中,丸美生物在2019年年报中指出,由于大众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传统营销的局限性,春吉整体出现了一些下滑。 《春天纪事》将被纳入2024年年报,只有品牌定位、子公司名称等零散短语,却没有具体的业务发展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致电丸美生物,在线讨论春吉的“悄然离开”以及对公司多品牌战略的影响。该经营者表示,目前该品牌在电商平台上的店铺很少,但“具体情况我们不知道”今年上半年,丸美生物销售费用增长近40%,但研发费用率仅为2.3%。与春吉不同的是,丸美生物旗下的连火化妆品品牌存在感持续增加。今年上半年,丸美生物实现营业利润17.6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83%。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营收同比增长5.21%至1.86亿元,公司预计增长主要来自丸美品牌营收的强劲增长,其中丸美品牌营收为12.5亿元,同比增长34.36%,连火品牌营收为5.16亿元。按渠道划分,线上是丸美生物的“主战场”。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5.71亿元,比上年增长37.85%,约占营收的88.87%。线下渠道收入同比下降7.07%,占比11.13%。 Marvi Biologics在半年报中指出,线上渠道的增长主要由Marbi和连火品牌推动,而线下表现“低于预期”。  营销是两位数收入增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年2月,丸美宣布杨紫成为丸美品牌首位全球代言人。 3月,连火推出“不灭粉底4.0”,并宣布首位品牌代言人李浩。 4月下旬,丸美与Maioli Wu合作推出了新产品。此外,为促进全球营销协同和共鸣,增加影响力,两个品牌都推出了短剧。  丸美生物半年报照片/截图。由于“线上流量成本持续增加以及公司的“持续投入品牌建设和科学传播”,费用丸美生物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39.31%至10亿元,销售费用率达到56.5%。此外,广告及销售费用约为9.05亿元,去年同期为6.33亿元,同比增长42.97%。事实上,丸美生物面临“重营销不重研发”的挑战。虽然半年报显示,公司注重关键技术和基础原材料的研发,加快新型功能重组蛋白的研发进程,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53%至4069.58万元,但研发费用仅占营业利润的2.3%。  丸美生物科技有“预期风险” 该公司表示,尽管其参与了跨领域联合开发多品牌、多品类、多渠道,推进以用户为中心的精细化运营,筑起研发围墙,公司的战略举措有可能无法按预期落地。目前,由于春吉线上渠道的减少,丸美生物可能只剩下主品牌“丸美”和化妆品品牌“莲华”。 “下一步如何构建多品牌矩阵,平衡营销与研发投入,是丸美生物必须直接面对的问题。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李政 主编 杨娟凡 编辑 赵琳
丸美生物科技旗下热门功能性护肤品牌Chunji正在退出主要在线销售渠道。 10月27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春吉不再卖了”、“买不到春吉产品了”,也有人疑惑“这个品牌还在营业吗?”与此同时,记者发现,春记在多个网络平台经营的店铺均已关闭,无法查询。年销售额超过1亿日元的Chunji旗舰店计划自行结束运营。公开资料显示,春吉品牌由丸美于2007年推出,一度被认为是“与丸美步调一致的双星品牌”。我们以“天然成分滋养肌肤”为理念,致力于为消费者打造天然护肤品解决方案。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查阅,从2009至2016年,纯吉先后聘请李宇春、胡歌、古力娜扎、周冬雨等明星作为形象代言人,提升品牌美誉度,产生市场影响力。 2021年,纯吉将品牌理念更新为“科学研究适合敏感肌肤的食物提取物”,旨在进军敏感肌肤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春吉的上市是丸美生物构建多品牌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在2019年披露的IPO招股说明书(A股)中表示,发挥研发优势、生产优势和分销网络优势,采用丸美品牌差异化市场定位,打造大众护肤品牌“春吉”和彩妆品牌“恋花”,形成了中高端产品、大众护肤品、彩妆相结合的多层次品牌结构。当时,丸美生物科技实施多品牌发展战略,以满足针对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彩妆和护肤需求,“通过多品牌、多品类的发展策略,在保证未来五年丸美和春芳两大护肤产品系列、莲华化妆品营业利润和净利润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打造多元化、被广泛人群接受的多品牌发展体系。”同时,招股说明书中详细列出了各个电商平台上春记品牌门店的直达链接,包括楚楚街、蘑菇街等。截至发稿,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搜索发现,这些门店都找不到、也无法访问。其中,“春吉总店”贴出停业通知,并已安排自行停业。图/丸美生物IPO招股说明书(A股)截图。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纯吉品牌实现营收1分别为7000万元、1.76亿元、1.43亿元,分别占丸美生物主营业务收入的14.11%、13.03%、9.06%,呈逐年下降趋势。  丸美生物自2019年上市以来,并未在年报中单独披露春吉的营收数据。其中,丸美生物在2019年年报中指出,由于大众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传统营销的局限性,春吉整体出现了一些下滑。 《春天纪事》将被纳入2024年年报,只有品牌定位、子公司名称等零散短语,却没有具体的业务发展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致电丸美生物,在线讨论春吉的“悄然离开”以及对公司多品牌战略的影响。该经营者表示,目前该品牌在电商平台上的店铺很少,但“具体情况我们不知道”今年上半年,丸美生物销售费用增长近40%,但研发费用率仅为2.3%。与春吉不同的是,丸美生物旗下的连火化妆品品牌存在感持续增加。今年上半年,丸美生物实现营业利润17.6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83%。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营收同比增长5.21%至1.86亿元,公司预计增长主要来自丸美品牌营收的强劲增长,其中丸美品牌营收为12.5亿元,同比增长34.36%,连火品牌营收为5.16亿元。按渠道划分,线上是丸美生物的“主战场”。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5.71亿元,比上年增长37.85%,约占营收的88.87%。线下渠道收入同比下降7.07%,占比11.13%。 Marvi Biologics在半年报中指出,线上渠道的增长主要由Marbi和连火品牌推动,而线下表现“低于预期”。  营销是两位数收入增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年2月,丸美宣布杨紫成为丸美品牌首位全球代言人。 3月,连火推出“不灭粉底4.0”,并宣布首位品牌代言人李浩。 4月下旬,丸美与Maioli Wu合作推出了新产品。此外,为促进全球营销协同和共鸣,增加影响力,两个品牌都推出了短剧。  丸美生物半年报照片/截图。由于“线上流量成本持续增加以及公司的“持续投入品牌建设和科学传播”,费用丸美生物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39.31%至10亿元,销售费用率达到56.5%。此外,广告及销售费用约为9.05亿元,去年同期为6.33亿元,同比增长42.97%。事实上,丸美生物面临“重营销不重研发”的挑战。虽然半年报显示,公司注重关键技术和基础原材料的研发,加快新型功能重组蛋白的研发进程,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53%至4069.58万元,但研发费用仅占营业利润的2.3%。  丸美生物科技有“预期风险” 该公司表示,尽管其参与了跨领域联合开发多品牌、多品类、多渠道,推进以用户为中心的精细化运营,筑起研发围墙,公司的战略举措有可能无法按预期落地。目前,由于春吉线上渠道的减少,丸美生物可能只剩下主品牌“丸美”和化妆品品牌“莲华”。 “下一步如何构建多品牌矩阵,平衡营销与研发投入,是丸美生物必须直接面对的问题。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李政 主编 杨娟凡 编辑 赵琳